第171章:锦贵妃拿了一百两白银-《唐门贵女》
第(2/3)页
芳嫣心中不悦,总是嚷着:“正王妃何必要搭理她!?云姑姑根本不识抬举!她一个小小的婢女,竟敢和你怄气,还希望你将来落魄了,她能幸灾乐祸、落井下石!这种人不值得正王妃费心思。”
唐安夏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,但是,没有旁人在场的时候,她会单独告知芳嫣:“云姑姑是府里的老人了,当初伺候过摄政王妃,受到嘱托要好好照顾殿下。倘若我对她冷言冷语,甚至刻薄她惩罚她,难免会落个不尊重摄政王妃的罪名。
不如好生养着,图个好名声,只要云姑姑不主动害咱们,就这样相安无事也好。假如某天云姑姑想不开,非要置我于不仁不义的境地,也要由殿下亲自出手惩治,我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,不能背上云姑姑这条命,会失去众人的信服。”
自打唐安夏说明白了原由之后,芳嫣便不再喋喋不休的抱怨了。
渐渐的,东殿开始以李姑姑和蓉儿为首做事,云姑姑的天下已经被人淡忘,而她也逐渐习惯了不去管闲事,每日围着李君麒的房间转悠。
春日近乎了尾声,已是初夏时节。
清晨庭院的鸟儿唧唧咋咋叫个不停,院子里的花开得姹紫嫣红,树木郁郁葱葱,枝叶茂密。
唐安夏用过早膳,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,吩咐芳嫣道:“这好日子,派人备轿,咱们进宫拜见皇后娘娘。”
“是。”芳嫣没有多问,福了福身下去准备。
唐安夏又唤来了玉华,清澈的眸瞳深不见底,红润的小嘴抿了抿:“你去找一个漂亮的风筝来,线要足够长,风筝要足够结实,再给我买一把小巧的匕首,一定要很锋利,可以划断风筝的长线。”
“刚刚芳嫣说,正王妃要入宫?”玉华好奇的问。
唐安夏点点头,垂下眼睑,绵长而浓密的羽睫遮挡住眼底的神情,轻弯唇角,缓缓道:“攘外必先安内,如今,文亲王府是安顿好了,这外面和咱们作对的势力,总要铲草除根,以绝后患。我们若是过得太安逸,太舒坦,忘记了敌人的存在,难免哪一日会被敌人算计,连还手反抗的力气都没有。”
玉华极为赞同道:“奴婢明白,这就去准备。”
旋即,唐安夏又吩咐蓉儿拿来一枚翡翠手镯,装入锦盒里,一同带进皇宫中。
轿辇在市集上摇摇晃晃,唐安夏望着帘子外忙忙碌碌的人们,回想着自己曾经无数次的走过这条街,当年遇见颖姿也是途径春雨楼的门前,当年和余老板娘结缘也是这段说长不长、说短不短的路。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,能够知晓天命的神算子。
若是下次有机缘遇见他,唐安夏定要好好地谢过他多次相助的恩德!
不知不觉间到了皇宫,唐安夏拿着文亲王府的令牌进入了正玄门。
这次随着她一起入宫的奴婢是芳嫣和蓉儿。由于玉华武功高强,皇后、锦贵妃和舒妃都是见识过的,唐安夏不方便领着她大张旗鼓的入宫。
“蓉儿,你拿着风筝在凤仪宫外面等候着,我和芳嫣去去就来。倘若有人问起,你就说这风筝是正王妃送给月公主的礼物,讨好月公主欢心的!”
站在凤仪宫门前,唐安夏扭头吩咐蓉儿。
“是。”蓉儿小心翼翼地把巨大的风筝抱在怀里,应声道。
皇后正在筹谋后宫的用度,一边蹙着眉头翻阅账簿,一边冷冷地训斥着内务总管高立,没好气道:“怎么回事!?上个月的进账寥寥无几,支出怎么会有五百两银子!?本宫的俸禄每个月刚二十两银子,皇上后宫的妃嫔不多,再加上下人们的月俸,怎么会花费掉五百两?
往日大皇子在宫里的时候,加上龙沐堂的花销,才四百多两。如今大皇子去了西北封地,储秀宫的秀女们也都去了各自的去处。不过年不过节的,本宫计算过,每月最多四百两白银就足够了!”
高立一副卑躬屈膝的态度,跪在地上头不敢抬,说起话来吭吭哧哧的:“皇后娘娘息怒啊!宫里的俸禄是照常发放,这不假,后宫确实每月额外的开销,但是……但……锦贵妃那边,来内务府取了两回银两,一回五十两银子,前前后后来了两回,一共取走了一百两!”
“锦贵妃!?”皇后愣了下,面色不悦,愤愤然道,“她好端端的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?况且,贵妃的俸禄仅次于本宫,吃穿用度又都是宫里的开销,她要那么多白银有何用?足足一百两!贵妃的娘家也是达官贵人,应该不是补贴母家了!”
第(2/3)页